气穴(蚀) 气穴是一类在工程上很重要的现象,在流动的液体中形成一些充满蒸气和气体的气穴,这些现象的成因如下:在液体中因流动使压力P下降到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Pv,蒸气便突然形成,由于从液态向气态转变过程体积增大很多,压力又重新上升,蒸气凝结并把气穴填满,以后气穴崩溃、瓦解,发出猛烈的噪声。气穴使流体流动失常,流量计给出错误的示值,并且有时还会毁坏检测件,产生所谓气蚀现象。有些流量计,如涡轮流量计、涡街流量计在测量液体流量时,其流量上限值受气蚀现象的限制,这时要特别注意其背压是否已下降到饱和蒸气压的范围内。
气穴用无量纲参数气穴数来表征
入=(P-Pv)/(1/2pv2)
式中 入 — 气穴数;
P — 流体静压,Pa;
Pv — 流体饱和蒸气压,Pa;
p — 流体密度,kg/m3;
v — 流体平均流速,m/s。
气穴发生的地点是在流速最大,静压最低的位置,如图所示。
![]() 图上示出了测量三个压力的位置,在最小流通截面②处,上游压力p1减小到最小值p2,在此位置流速则达最大值,气穴数降到最小值,如果此时降低到初始气穴数入c,则气穴即开始形成。位置⑧处流体压力又恢复到接近上游压力,它与上游压力的差值就是检测件的压力损失,压力损失的大小与检测件形状及流体物性有关,各种流量计差别很大。下表为一些流量检测件的初始气穴数。为了防止产生气穴需要计算流量计的最小允许背压
(p3)min=A(p1 - p2)+ Bpv (2.39)
式中 A,B —常数,由实验确定;
(p3)min —最小允许背压。
![]() |